一、 概念概况与行业特点
概念界定: 食品制造业主要指对农副食品进行进一步加工,制成可供直接食用或饮用的终端消费品的产业。其范畴包括但不限于:
烘焙食品、糖果巧克力制造
方便食品、预制菜制造
乳制品制造
饮料、精制茶制造
调味品、发酵制品制造
核心特点:
高附加值与品牌驱动: 相较于初加工,食品制造业更依赖研发、品牌营销和渠道建设,产品溢价能力更强。
直接面向消费者: 其产品直接抵达零售终端和消费者,因此对市场需求变化、消费偏好迭代极为敏感。
创新迭代速度快: 健康概念、口味创新、包装设计等是推动增长的关键因素,行业“爆款”频出。
规模与范围经济显著: 龙头企业通过规模效应降低成本,并通过多元化产品线满足不同消费场景。
二、 市场现状分析
据博思数据发布的《2024-2030年中国食品行业市场发展现状调研与投资趋势前景分析报告》表明:2025年上半年我国食品制造业出口交货值累计值达687亿元,期末总额比上年累计增长1.7%。中国食品制造业出口在2025年上半年呈现出 “增长放缓,韧性犹存” 的态势,正处于一个结构性的调整阶段。
指标 | 2025年6月 | 2025年5月 | 2025年4月 | 2025年3月 | 2025年2月 |
食品制造业出口交货值当期值(亿元) | 112.1 | 110.7 | 115.3 | 127 | |
食品制造业出口交货值累计值(亿元) | 687 | 573.4 | 460.5 | 346.5 | 222.1 |
食品制造业出口交货值同比增长(%) | -4.7 | -0.9 | 2.3 | 2.2 | |
食品制造业出口交货值累计增长(%) | 1.7 | 3.1 | 3.5 | 4.4 | 6.2 |
更多数据请关注【博思数据官方网站 http://www.bosidata.com】 | 数据来源:博思数据整理 |
增速明显放缓,但仍保持正增长: 2025年1-6月,出口交货值累计同比增长1.7%。这一增速虽较2024年全年的4.3% 有明显回落,但与同期农副食品加工业的负增长相比,展现了更强的稳定性。这表明深加工食品的需求刚性更强,抗波动能力更佳。
增长动能逐月减弱,凸显外部压力: 观察累计增长率曲线,从2025年2月的6.2% 高点一路放缓至6月的1.7%,清晰地显示了2025年以来外部需求压力正在逐步显现。单月数据在正负之间小幅波动(如4月+2.3%,6月-4.7%),也印证了需求的复杂性和不确定性。
核心逻辑:全球消费降级与成本压力的双重考验:
海外市场消费行为改变: 在通胀高企和经济前景不确定的背景下,部分海外消费者可能倾向于减少非必需食品或溢价品牌的消费,转向更基础的替代品。
综合成本压力: 原材料、国际物流、能源等成本的持续高位,侵蚀了出口利润,使得企业在定价策略上更为谨慎。
竞争格局动态变化: 国际食品巨头和新兴市场本土品牌的竞争始终激烈。
三、 未来趋势展望
“健康化”与“功能化”是不可逆转的潮流: 低糖、低脂、高蛋白、富含益生菌等具有健康宣称的功能性食品,将成为出口增长的核心驱动力。
“东方味道”全球化: 中式调味品(如复合调味酱)、特色零食、高端茶饮等承载中国饮食文化的产品,将随着华人足迹和亚洲文化影响力提升而获得更大的国际市场。
供应链智能化与柔性化: 利用数字化工具精准预测海外需求,建立能够快速响应小批量、多样化订单的柔性供应链,将成为出口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四、 挑战与机遇
挑战:
文化与口味壁垒: 如何让产品适应不同国家和地区的口味偏好与饮食习惯,是品牌出海面临的最大挑战之一。
食品安全与合规风险: 面对各国复杂的食品法规、添加剂标准、标签要求,合规成本高企。
国际品牌建设任重道远: 建立海外消费者对中国食品品牌的信任度和忠诚度需要长期投入。
机遇:
跨境电商与DTC模式: 这为中小食品品牌绕过传统外贸壁垒、直接触达海外消费者、测试市场反应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机会。
RCEP带来的市场一体化红利: 区域内关税降低和贸易便利化,为食品制造企业开拓东南亚、澳新等市场创造了有利条件。
技术赋能产品创新: 生物技术、食品科技的发展为开发植物基食品、细胞培养肉等下一代食品提供了可能,有望开辟全新赛道。
总结
中国食品制造业的出口正从“普涨”时代进入“分化”时代。当前的速度放缓是行业面对全球宏观环境的一次压力测试,但也恰恰是加速淘汰低效产能、推动产业价值升级的催化剂。在这个过程中,博思数据将继续关注行业动态,为相关企业和投资者提供准确、及时的市场分析和建议。
博思数据发布的《2024-2030年中国食品行业市场发展现状调研与投资趋势前景分析报告》介绍了食品行业相关概述、中国食品产业运行环境、分析了中国食品行业的现状、中国食品行业竞争格局、对中国食品行业做了重点企业经营状况分析及中国食品产业发展前景与投资预测。您若想对食品产业有个系统的了解或者想投资食品行业,本报告是您不可或缺的重要工具。














2、站内公开发布的资讯、分析等内容允许以新闻性或资料性公共免费信息为使用目的的合理、善意引用,但需注明转载来源及原文链接,同时请勿删减、修改原文内容。如有内容合作,请与本站联系。
3、部分转载内容来源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info@bosidata.com),我们对原作者深表敬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