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服务热线:400-700-3630
博思数据研究中心

数据解读:中国信息安全市场稳健增长,软件与服务成新引擎!

2025-10-15    来源:博思数据        8条评论
导读: 据博思数据发布的《2025-2031年中国信息安全市场需求预测与投资风险评估报告》表明:2025年上半年我国信息安全收入累计值达1052.4亿元,期末总额比上年累计增长8.2%。

第一部分:市场概览 — — 理解信息安全的“冰山模型”

1.1 概念与范畴:不止于“杀毒软件”

传统观念中,信息安全常被狭义地理解为防火墙或杀毒软件。然而,在现代化的攻防体系下,信息安全是一个涵盖“产品+服务”的全生命周期立体防御体系。其范畴主要包括三大板块:

  • 安全硬件: 构成物理防御边界的基础设施,如防火墙、入侵检测/防御系统(IDS/IPS)、统一威胁管理(UTM)、VPN网关等。这是市场的传统支柱,是保障网络通信安全的第一道关卡。
  • 安全软件: 部署于网络、主机、应用及数据层面的逻辑防御体系,包括终端安全、数据安全、身份认证与访问管理、安全管理平台(SOC)、云安全软件等。随着虚拟化和云迁移的普及,软件定义安全的价值日益凸显。
  • 安全服务: 贯穿企业IT系统“事前、事中、事后”全流程的专业支持,包括安全咨询、规划设计、风险评估、渗透测试、应急响应、安全运营(MSSP)等。服务化是行业走向成熟、提升客户粘性的关键标志。

1.2 行业核心特点:投资价值的底层逻辑

理解信息安全行业的独特性质,是把握其投资脉搏的关键。

  • 强政策驱动性: 从《网络安全法》到《数据安全法》、《个人信息保护法》,再到“等级保护2.0”制度和关键信息基础设施安全保护条例,国家层面密集的法律法规构建了强大的合规需求。这使得信息安全投入从企业的“可选项”转变为“必选项”,为市场提供了坚实的增长底座。
  • 技术密集与攻防迭代: 信息安全是一个永恒的“攻防博弈”战场。网络攻击手段(如AI驱动的攻击、勒索软件、供应链攻击)的不断演进,迫使防御技术必须持续创新。人工智能、零信任架构、量子密码等前沿技术正与安全深度融合,技术创新能力是企业构筑核心竞争力的根本。
  • 人才依赖度高: 高水平的安全研究员、渗透测试工程师、安全架构师等专业人才是行业最稀缺的资源。据统计,中国网络安全人才缺口巨大,这既是行业发展的瓶颈,也意味着拥有强大专家团队的企业具备显著优势。
  • 市场格局相对分散: 与许多成熟的IT行业不同,中国信息安全市场呈现出“大行业,小公司”的特点,细分领域众多,厂商各有所长。尽管近年来头部厂商的集中度有所提升,但整体市场仍处于群雄逐鹿的阶段,尚未形成绝对的寡头垄断。

第二部分:市场现状深度剖析 — — 数据背后的增长与变局

2.1 市场规模与增长态势:稳健增长中的结构性分化

据博思数据发布的《2025-2031年中国信息安全市场需求预测与投资风险评估报告》表明:2025年上半年我国信息安全收入累计值达1052.4亿元,期末总额比上年累计增长8.2%。

 

指标2025年6月2025年5月2025年4月2025年3月2025年2月
信息安全收入累计值(亿元)1052.4787.4600.7480.7392.6
信息安全收入累计增长(%)8.28.48.48.66.8
更多数据请关注【博思数据官方网站 http://www.bosidata.com】   数据来源:博思数据整理 

信息安全收入

数据解读与分析:

  1. 全年规模稳固: 2024年全年,我国信息安全收入累计达到2290.1亿元,同比增长5.1%。进入2025年,市场延续增长。截至2025年上半年(6月),累计收入已达1052.4亿元,展现出强劲的季节性增长规律和行业韧性。
  2. 增长中枢上移: 观察2025年的累计增长率,从2月份的6.8%快速回升至3-5月的8.4%-8.6%区间,6月份虽微调至8.2%,但整体增长中枢显著高于2024年全年的5.1%。这表明,随着宏观经济的企稳和企业IT预算的恢复,信息安全支出意愿正在增强。
  3. 短期波动提示: 2025年第二季度(4-6月)的累计增长率从8.6%的高点微降至8.2%,这可能反映了部分项目交付节奏的季节性变化或宏观经济的短期扰动,但尚不构成趋势性反转的信号。

综合来看,行业正从过去几年的高速增长逐步过渡到更为稳健和高质量的增长阶段。权威机构预测,到2025年底,中国信息安全市场规模有望突破2500亿元大关,并在2025-2030年间维持约12%的复合年均增长率,预计到2030年市场规模将突破5000亿元,成长空间依然广阔。

2.2 市场结构分析:“软”实力崛起,服务价值凸显

当前,中国信息安全市场正经历一场深刻的结构性变迁。

  • 硬件市场: 历史上,安全硬件占据市场半壁江山,是绝对的主导。然而,其份额正呈现缓慢下降的趋势。预测显示,到2025年底,硬件市场份额预计将从历史高位的接近50%下降至约44%。尽管规模依然最大,但其增速已落后于软件和服务。
  • 软件市场: 这是当前增长最快的细分市场。随着云计算、大数据和数据安全需求的爆发,安全软件的价值日益凸显。预计2021-2025年的复合增长率可达23.9%,市场份额有望从2020年的约24%提升至2025年的27%以上。
  • 服务市场: 安全服务的市场份额预计将保持在28%左右,增速快于硬件。从“卖产品”到“卖服务、卖效果”的转变,是行业成熟的标志。托管安全服务(MSSP)等订阅制模式因其能降低企业初期投入、提供持续专业运营而备受青睐。

投资启示: 市场结构的演变清晰地指明了未来的投资方向。软件和服务的增长弹性更大,利润率更高,代表了行业的发展趋势。投资者应重点关注在数据安全、云安全、安全运营服务等高景气软件与服务赛道具备核心技术和成熟商业模式的企业。

2.3 竞争格局:从分散走向集中,头部效应初显

中国信息安全市场参与者众多,可大致分为几大阵营:

  1. 传统综合型厂商: 如奇安信、启明星辰、深信服、天融信等,产品线全面,在政府、金融、运营商等传统优势行业根基深厚。
  2. 互联网巨头: 阿里云、腾讯安全等,依托其强大的云平台和海量攻防数据,在云安全、威胁情报等领域优势明显。
  3. 专业细分领域厂商: 如安恒信息(数据安全、应用安全)、绿盟科技(威胁与漏洞管理)等,在特定技术领域构筑了“护城河”。
  4. 新兴创新企业: 聚焦于零信任、数据安全治理、工业互联网安全等前沿赛道。

根据2025年7月的市场数据,行业竞争格局呈现以下特点:

  • 头部集中度提升: 奇安信以接近10%的市场份额外领先,启明星辰、电科网安、天融信、深信服等紧随其后,前五大厂商(CR5)合计占据超过30%的市场份额。头部厂商凭借品牌、渠道和综合解决方案能力,市场份额正稳步提升。
  • 第二梯队竞争激烈: CR5之外的市场由众多厂商瓜分,竞争异常激烈,同质化现象在部分成熟产品领域依然存在。
  • 并购整合成为趋势: 为了快速补齐技术短板、扩大市场份额,行业内的并购整合活动日趋活跃。这为龙头企业提供了外延式增长的绝佳机会。

第三部分:未来趋势与投资前景展望

3.1 政策驱动深化:合规需求向实战化能力演进

未来几年,政策依然是行业发展的最强催化剂。趋势正从满足基础的合规检查,转向构建真正有效的实战化防御能力。数据跨境流动安全评估、行业数据安全标准等将进一步细化落地,持续释放新的市场需求。

3.2 技术演进方向:AI赋能、“零信任”普及与数据安全深化

  • AI for Sec, Sec for AI: 人工智能将全面赋能安全运营,实现威胁的智能分析、自动化响应。同时,针对AI模型本身的安全防护也将成为新的蓝海市场。
  • 零信任(Zero Trust): 作为应对云和移动时代边界模糊化的新一代安全架构,“永不信任,始终验证”的零信任理念正从概念走向大规模落地,将重塑身份安全、网络准入等多个市场。
  • 数据安全成为核心战场: 围绕数据的分类分级、加密、脱敏、溯源、防泄露(DLP)等全生命周期的安全治理,将是未来增长最确定的赛道之一。

3.3 商业模式变革:从“项目制”到“订阅制”

安全即服务(Security as a Service)将成为主流。企业越来越倾向于按需购买、按效付费的订阅模式,以获得更灵活、更专业的持续性安全保障。这将显著提升安全厂商的收入稳定性和客户粘性,改善其商业模式和估值逻辑。


第四部分:挑战与机遇并存的投资逻辑

4.1 投资者面临的主要挑战

  • 技术迭代风险: 新兴技术和攻击手法层出不穷,企业若不能保持高强度的研发投入,可能在技术竞赛中迅速掉队。
  • 人才短缺制约: 高端人才的稀缺性,直接影响企业的创新能力和服务交付质量,也是制约企业规模化扩张的重要因素。
  • 市场竞争加剧: 在部分成熟市场,价格战时有发生,挤压企业利润空间。如何建立差异化优势是所有参与者面临的考验。

4.2 值得把握的核心机遇

  • 数字化转型的“伴生需求”: 万物互联、企业上云、工业互联网等数字化进程,本质上是攻击面的无限扩大,这将持续创造海量的、全新的安全需求。
  • 国产化替代的时代红利: 在关键信息基础设施领域,出于供应链安全和自主可控的考量,国产安全产品和服务的替代进程正在加速,为本土厂商提供了历史性的发展机遇。
  • 高景气细分赛道的结构性机会: 数据安全、云原生安全、工业控制系统(ICS)安全、车联网安全等新兴领域,正处于爆发式增长的前夜,成长天花板远高于传统安全领域。
  • 行业整合的价值重估机会: 随着市场集中度的提升,龙头企业可通过并购整合,实现“1+1>2”的协同效应,其平台价值和生态价值将得到市场重估。

第五部分:投资策略建议

  1. 锚定龙头,分享集中度提升红利: 重点关注在技术、品牌、渠道和客户资源方面已建立显著优势的综合性头部厂商。它们是行业整合的主要受益者,具备穿越周期的能力。
  2. 布局“小而美”的细分赛道冠军: 在数据安全、云安全、零信任等高增长细分领域,发掘那些拥有核心技术、产品已获市场验证、且具备高成长潜力的“隐形冠军”。
  3. 重视研发投入与技术壁垒: 将企业的研发费用率、专利数量、核心技术团队背景等作为重要的评估指标。持续的技术创新是信息安全企业最坚固的“护城河”。
  4. 关注商业模式的优化升级: 优先选择那些服务收入占比持续提升、订阅制模式转型顺利、客户续约率高的企业。优秀的商业模式是企业长期价值的倍增器。

结语

总体而言,中国信息安全行业正站在一个由政策、技术和需求共同驱动的黄金发展时代的起点。尽管面临挑战,但其作为数字经济“压舱石”的战略地位、广阔的成长空间和结构性的发展机遇,决定了它依然是未来数年中最值得重点配置的优质赛道之一。在这个过程中,博思数据将继续关注行业动态,为相关企业和投资者提供准确、及时的市场分析和建议。

    《2025-2031年中国信息安全市场需求预测与投资风险评估报告》由权威行业研究机构博思数据精心编制,全面剖析了中国信息安全市场的行业现状、竞争格局、市场趋势及未来投资机会等多个维度。本报告旨在为投资者、企业决策者及行业分析师提供精准的市场洞察和投资建议,规避市场风险,全面掌握行业动态。

博思数据调研报告
中国信息安全市场分析与投资前景研究报告
报告主要内容

行业解析
行业解析
全球视野
全球视野
政策环境
政策环境
产业现状
产业现状
技术动态
技术动态
细分市场
细分市场
竞争格局
竞争格局
典型企业
典型企业
前景趋势
前景趋势
进出口跟踪
进出口跟踪
产业链调查
产业链调查
投资建议
投资建议
报告作用
申明:
1、博思数据研究报告是博思数据专家、分析师在多年的行业研究经验基础上通过调研、统计、分析整理而得,报告仅为有偿提供给购买报告的客户使用。未经授权,任何网站或媒体不得转载或引用本报告内容。如需订阅研究报告,请直接拨打博思数据免费客服热线(400 700 3630)联系。
2、站内公开发布的资讯、分析等内容允许以新闻性或资料性公共免费信息为使用目的的合理、善意引用,但需注明转载来源及原文链接,同时请勿删减、修改原文内容。如有内容合作,请与本站联系。
3、部分转载内容来源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info@bosidata.com),我们对原作者深表敬意。

 

全文链接:http://www.bosidata.com/data/E647754OR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