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概念概况:战略性资源的全球布局
磷矿石是含磷矿物资源的总称,主要用于生产磷肥、黄磷、磷酸盐等化工产品,是农业现代化、新能源产业和精细化工的核心原料。按品位可分为高、中、低品位矿石;按成因类型分为沉积型、岩浆岩型等,中国以沉积型为主,占资源总量的85%。产业链涵盖上游采矿、中游加工(湿法/热法磷酸)及下游应用(化肥、新能源材料等)。
全球磷矿资源分布极不均衡。根据USGS数据,全球磷矿石总储量稳定在740亿吨,其中摩洛哥以500亿吨储量独占67.6%份额,持续掌控资源话语权。中国作为全球第二大储产国,2024年探明储量降至37亿吨(同比减少2.6%),占全球比重收缩至5%。更严峻的是,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23年我国实际可采储量已滑落至34.4亿吨,较2022年锐减6.8%,资源枯竭速度超出国际平均水平。这种"储采比失衡"现象正倒逼国内磷化工产业加速向高端磷制品和循环利用技术转型。
2 行业特点:资源集中与政策驱动型市场
中国磷矿石行业具有几个显著特点:
- 资源集中度高:中国磷矿资源丰富,但富矿稀缺,80%以上为中低品位,且集中在云南、贵州、湖北、四川四省(占全国储量90%以上)9。2025年1-3月,这四省产量合计占比达95%,其中湖北一省占比就超过40%。
- 政策驱动明显:环保限产、资源税改革、磷化工"三磷"整治等政策推动行业整合,小型矿山加速退出9。2024年1月,八部门联合印发《推进磷资源高效高值利用实施方案》,提出到2026年,磷资源可持续保障能力明显增强,高端磷化学品供给能力大幅提高的目标。
- 下游需求多元:传统磷肥需求稳定(占60%以上),新能源领域(磷酸铁锂)需求激增29。2024年新能源用磷占比已提升至15%左右9,呈现"传统需求稳健、新兴领域爆发"的双轨特征。
- 进口依赖度提升:国内供应面的紧缺直接造成了我国磷矿石由净出口国到净进口国的转变8。据海关数据,中国对海外磷矿石进口量已经较2020年全年增加了近90万吨,增长2271%。
*表:中国主要磷矿产区产量分布*
3 市场现状:供需紧平衡下的价格高位运行
3.1 供应情况
2024年中国磷矿石产量达到11,353万吨,同比增加833万吨,增幅7.8%14。2025年1-3月,国内产量继续保持在2,595万吨,同比增长17.1%。从用户提供的数据来看,2025年1-7月累计产量达到6,894.9万吨,累计同比增长12.8%,维持了较高的增长态势。
据博思数据发布的2025-2031年中国磷矿石行业市场调查与发展前景研究报告市场分析报告中,2025年上半年全国各省市磷矿石投资数据统计如下:
指标 | 2025年7月 | 2025年6月 | 2025年5月 | 2025年4月 | 2025年3月 | 2025年2月 | 2024年12月 | 2024年11月 | 2024年10月 | 2024年9月 | 2024年8月 |
磷矿石(折含五氧化二磷30%)产量当期值(万吨) | 1105.7 | 1221.1 | 1108.2 | 1065.4 | 1121.4 | 1165 | 1126.8 | 1069.8 | 1138.3 | 1063.6 | |
磷矿石(折含五氧化二磷30%)产量累计值(万吨) | 6894.9 | 5854.4 | 4731.2 | 3643 | 2595 | 1454.5 | 11352.8 | 10367.8 | 9258.6 | 8226.3 | 7071.5 |
磷矿石(折含五氧化二磷30%)产量同比增长(%) | 8.9 | 21.3 | 18 | 10.3 | 17.1 | 12.4 | 11.5 | 18.1 | 9.6 | 22.7 | |
磷矿石(折含五氧化二磷30%)产量累计增长(%) | 12.8 | 15 | 14.4 | 13.9 | 15.7 | 15.5 | 7 | 9.2 | 9.6 | 9 | 9.1 |
更多数据请关注【博思数据官方网站 http://www.bosidata.com】 | 数据来源:博思数据整理 |
分地区看,湖北、云南、贵州、四川等主产区产量合计占比95%。其中湖北地区产量4533万吨(占比40%),云南2883万吨(占比25%),贵州2247万吨(占比20%),四川1539万吨(占比14%)。北方地区如河北产量仅60万吨,占比0.5%,表明磷矿生产高度集中于南方四省。
产能方面,2024年底中国磷矿石总产能达到15,710万吨/年2。但受环保政策、资源整合等因素影响,产能利用率并未完全释放。各主产区矿石生产、运输有序运行,但存在区域性差异:云南省矿石主要用于省内消化;贵州开阳、瓮安磷矿流通存在一定限制;四川地区磷矿长期供应稳定,正常发运;湖北夷陵区五一期间磷矿停采,但已恢复正常开采;北方企业长期受安全检查影响,尚未全面提产,供应能力提升空间有限。
3.2 需求情况
磷矿石下游需求呈现结构性分化特征。据百川盈孚数据,2024年磷矿石下游消费结构中,磷肥、湿法磷酸、磷酸盐、黄磷、其他磷化物消费量占比分别为60%、12%、11%、9%、8%。
- 传统需求(磷肥):作为磷矿石需求的基本盘,磷肥占据绝对主导地位。2024年,国内磷酸一铵、磷酸二铵出口量为200、457万吨,同比分别-2.4%、-9.3%1。出口均价为4,044、3,964元/吨,同比+3.7%、+5.0%1。当期国内磷酸一铵(55%粉状)、磷酸二铵(64%)市场均价3,140、3,715元/吨,较出口均价分别低903、低249元/吨。
- 新兴需求(新能源):以磷酸铁锂为代表的新能源材料需求快速增长,成为拉动高品位磷矿消费的核心引擎2。2024年1-11月国内磷酸铁锂产量229.93万吨,同比增长49.80%,折算成17%品位磷矿石需求量约608.45万吨,占我国磷矿石产量的约5.82%5。而2020年这一比值仅为0.42%5,表明新能源领域对磷矿石的需求呈现爆发式增长。
3.3 价格表现
磷矿石价格持续高位运行。根据数据,截至2025年5月9日,国内30%、28%、25%品位磷矿石市场均价为1020、947、771元/吨1。目前国内各主产区矿企高品位矿石供应紧张,多以中低品位矿石成交为主。
从用户提供的数据来看,2025年以来,四川(28%)、湖北(28%,船板含税价)、云南(28%,货场交货价)、贵州(30%原矿)市场均价分别为970、1,007、909、1,030元/吨,相较2024年均价分别+264、+6、+11、+4元/吨4。价格高位坚挺主要源于供应端约束和新能源需求拉动双重因素。
3.4 进出口贸易
中国磷矿石进口量显著增加。2024年,中国进口磷矿石207万吨,同比增加66万吨,进口均价93.9美元/吨。2024年1-11月,中国磷矿石的累计进口量已达175万吨,同比增幅高达44.63%。这显示了中国在磷矿石资源上的依赖程度日益加深,尤其在面临国内市场供不应求的状态下,企业亟需转向国际市场以满足生产需求。
进口来源方面,未碾磨磷矿石主要进口自埃及、瑙鲁和约旦。其中从埃及进口的6.1万吨货物,30%品位的磷矿石在红海港口的离岸价格为101美元/吨。进口地区主要集中在广西和浙江等地,其中广西的进口量为5.69万吨,浙江为4.7万吨。
*表:中国磷矿石市场关键指标变化(2024-2025年)*
指标 | 2024年 | 2025年(1-3月) | 变化 |
---|---|---|---|
产量(万吨) | 11,353 | 2,595 | +17.1% |
进口量(万吨) | 207 | - | +66万吨 |
表观消费量(万吨) | 10,683 | - | +11.0% |
30%品位价格(元/吨) | 约1,000 | 约1,020 | 保持高位 |
磷肥需求占比 | 60% | - | 稳定 |
新能源需求占比 | 约6% | - | 快速提升 |
4 未来趋势:新能源驱动与产业升级
4.1 供需平衡展望
根据预测,2025-2029年磷矿石需求提升明显,但供需格局或将再次变换。磷矿石核心下游磷肥高速扩能期结束,投产力度较前期下降,下游磷肥、黄磷、磷酸氢钙等下游品种不同程度展现出行业过剩,进入存量竞争。但湿法净化磷酸行业受新能源支撑行业扩能明显,2025-2029年计划新增量400多万吨。
现有拟在建数据显示,2025-2029年下游投产力度依旧超过磷矿石投产力度。然而磷矿石因建设周期长,安全环保政策严格等原因,其投产计划落实率相对较低,近五年来实际投建的磷矿产能占比偏低。预计到2025-2029年,磷矿石供应缺口或一步放大,刚需进口矿石量持续跟进。
4.2 价格趋势
预计2025-2029年磷矿石价格整体趋势是居高坚挺走势,核心原因是供需矛盾的周期性变化。预计2025-2029年30%品位磷矿石市场年均价基本在950-1000元/吨附近。未来五年,预计下游磷肥仍有新增产能释放,且新能源市场正在快速发展,磷酸市场未来五年预期积极,需求面支撑矿石价格居高运行,价格重心整体将呈现居高坚挺运行。
4.3 产业升级方向
磷化工行业正坚持"富矿精开",向精细化、绿色化和高端化转型升级。根据八部门联合印发的《推进磷资源高效高值利用实施方案》,到2026年,在结构优化方面,磷铵、黄磷等传统产品产能利用率显著提升,高附加值含磷化学品等非农用产品在磷化工中的营收占比不断优化。
在绿色发展方面,能效标杆水平以上的磷铵产能占比超过35%,新增磷石膏无害化处理率达到100%、综合利用率达到65%。在生态培育方面,形成3家左右具有产业主导力、全球竞争力的一流磷化工企业,建设3个左右特色突出的先进制造业集群。
表:磷矿石下游需求结构变化及预测
下游领域 | 2024年占比 | 2029年预测占比 | 增长趋势 |
---|---|---|---|
磷肥 | 60% | 约55% | 稳定略降 |
湿法磷酸 | 12% | 约15% | 稳步提升 |
磷酸盐 | 11% | 约12% | 小幅增长 |
黄磷 | 9% | 约7% | 逐步下降 |
新能源材料 | 约6% | 约15% | 快速增长 |
其他 | 8% | 6% | 小幅下降 |
5 挑战与机遇:资源约束下的发展路径
5.1 主要挑战
- 环保压力:磷石膏综合利用率不足40%,环保成本占总成本20%以上。磷化工产业环保要求严格,增加了更多环保支出。随着八部门《方案》的实施,环保要求将进一步趋严,对企业生产成本形成压力。
- 资源枯竭风险:中国可开采磷矿品位下降,开采难度和成本提升。高品位矿储量仅够开采10-15年,亟需技术突破。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23年我国实际可采储量已滑落至34.4亿吨,较2022年锐减6.8%,资源枯竭速度超出国际平均水平。
- 国际竞争加剧:摩洛哥、沙特依托低成本优势抢占全球市场份额。摩洛哥以500亿吨储量独占全球67.6%份额,持续掌控资源话语权。中国磷矿储量占全球比重已收缩至5%2,在国际市场上的定价能力受到制约。
- 技术瓶颈:中低品位矿利用率不足60%,浮选技术成本高,尾矿处理问题突出9。磷矿采选壁垒提升、磷石膏处理难度高导致磷矿石供给增量低于预期2。
5.2 发展机遇
- 新能源政策红利:新能源产业扶持政策(如"双碳"目标)打开万亿级市场。磷酸铁锂等的需求继续高速增长,对磷矿石的整体需求也在增加。预计2024年,新能源方向对于磷矿石的市场需求将突破300万吨610,为磷矿石市场行情提供高位支撑。
- 技术升级机遇:伴生氟、碘等元素提取技术提升资源附加值9。国内磷化工企业近些年相继攻克电子级磷酸、黑磷等高端磷化工产品生产工艺。八部门《方案》也提出要加大技术攻关,围绕产业链薄弱环节,支持产业链上下游企业、科研院所、创新平台等协同突破关键技术。
- 产业链整合:磷矿-化工-新能源一体化模式成竞争关键。龙头企业通过产业链整合,提升资源利用效率和市场竞争力。如云天化、兴发集团等企业已经形成了从磷矿开采到新能源材料生产的完整产业链。
- 进口替代空间:随着国内磷矿资源品位下降和需求增长,进口依赖度不断提升38。这为国内企业通过技术提升和资源勘探实现进口替代提供了市场空间。国内企业可以通过开发低品位矿利用技术、提高回收效率等方式减少对进口的依赖。
6 投资建议与风险提示
6.1 投资建议
基于以上分析,博思数据对磷矿石行业的投资建议如下:
- 关注一体化龙头企业:重点布局拥有磷矿资源、产业链完整、技术优势明显的龙头企业。推荐关注云天化(磷矿石1450万吨、磷酸二铵445万吨、磷酸一铵80万吨、尿素260万吨)、兴发集团(磷矿石545万吨、磷酸一铵20万吨、磷酸二铵80万吨)等企业。
- 聚焦新能源产业链:重点关注布局磷酸铁、磷酸铁锂等新能源材料领域的磷化工企业。如川恒股份(磷矿石300万吨、磷酸二氢钙51万吨、工业磷酸一铵27万吨等)1等。
- 关注技术升级方向:围绕磷石膏综合利用、湿法磷酸净化、高端磷化学品等领域布局具有技术优势的企业。如具备电子级磷酸、食品级磷酸盐生产能力的企业。
- 区域布局策略:优先关注云南、贵州等高资源禀赋省份,同时关注"一带一路"沿线海外资源布局。
6.2 风险提示
投资磷矿石行业需关注以下风险:
- 政策变动风险:磷矿行业受环保、资源、产业政策影响较大59。出口政策变化、环保要求提高等都可能对行业经营造成重大影响。
- 技术替代风险:新能源电池技术路线变革(如钠电池对锂电池的替代)可能影响磷矿石在新能源领域的需求。
- 国际价格波动风险:国际磷矿石价格波动、贸易政策变化等因素可能影响国内市场价格和竞争格局。
- 下游需求不及预期:磷化工产品需求受农业、新能源等行业影响,若下游需求不及预期,可能导致产品价格大幅波动。
- 产能扩张导致的市场风险:行业内产能快速扩张可能导致供需失衡,加剧市场竞争,影响企业盈利能力。
7 结论
中国磷矿石市场正处於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一方面,资源约束日益收紧,环保要求不断提高,传统需求增长放缓;另一方面,新能源需求快速增长,产业升级空间巨大,政策支持力度加强。
短期内,磷矿石供需紧平衡格局仍将持续,价格保持高位运行。中长期来看,随着新能源需求的持续增长和产业升级的深入推进,磷矿石行业将呈现量价齐升的趋势,具备资源、技术、产业链优势的企业将获得更大的发展空间。
投资者应重点关注一体化龙头企业、新能源产业链相关企业以及具有技术优势的企业,同时密切关注政策变化、技术替代、国际市场价格波动等风险因素,合理布局,把握磷矿石行业转型升级中的投资机会。
在这个过程中,博思数据将继续关注行业动态,为相关企业和投资者提供准确、及时的市场分析和建议。
博思数据发布的《2025-2031年中国磷矿石行业市场调查与发展前景研究报告》介绍了磷矿石行业相关概述、中国磷矿石产业运行环境、分析了中国磷矿石行业的现状、中国磷矿石行业竞争格局、对中国磷矿石行业做了重点企业经营状况分析及中国磷矿石产业发展前景与投资预测。您若想对磷矿石产业有个系统的了解或者想投资磷矿石行业,本报告是您不可或缺的重要工具。














2、站内公开发布的资讯、分析等内容允许以新闻性或资料性公共免费信息为使用目的的合理、善意引用,但需注明转载来源及原文链接,同时请勿删减、修改原文内容。如有内容合作,请与本站联系。
3、部分转载内容来源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info@bosidata.com),我们对原作者深表敬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