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概念概况
生铁是铁矿石在高炉中冶炼而成的含碳量较高(通常大于2%)的铁碳合金,是炼钢和铸造的主要原料。按其用途可分为炼钢生铁和铸造生铁。作为基础工业材料,生铁产量与质量直接关系到下游钢铁、机械制造、汽车、基建等行业的发展,是衡量国家工业化水平的关键指标之一。
二、行业特点
强周期性与宏观经济高度相关:生需求与固定资产投资、房地产、基建等周期性行业紧密联动,经济增速波动直接影响行业景气度。
高能耗与高排放:生铁生产能耗高,是碳排放重点领域,严格受国家环保政策约束。
区域集中度高:产能主要集中在河北、江苏、山东、辽宁等钢铁大省,区域供需不平衡现象突出。
原料依赖进口:铁矿石对外依存度高(超80%),成本受国际矿价和海运价格波动影响大。
三、市场现状
根据2024年至2025年6月的行业数据,生铁市场呈现以下特征:
产量整体收缩,短期波动明显:
据博思数据发布的《2025-2031年中国生铁行业市场调查与发展前景研究报告》表明:2025年上半年我国生铁产量累计值达43467.5万吨,期末总额比上年累计下降0.8%。
指标 | 2025年6月 | 2025年5月 | 2025年4月 | 2025年3月 | 2025年2月 |
生铁产量当期值(万吨) | 7190.5 | 7411.4 | 7258.3 | 7529.4 | |
生铁产量累计值(万吨) | 43467.5 | 36274.3 | 28884.6 | 21628.1 | 14075.3 |
生铁产量同比增长(%) | -4.1 | -3.3 | 0.7 | 3.1 | |
生铁产量累计增长(%) | -0.8 | -0.1 | 0.8 | 0.8 | -0.5 |
更多数据请关注【博思数据官方网站 http://www.bosidata.com】 | 数据来源:博思数据整理 |
2025年上半年当期产量在7190~7530万吨间波动,同比增速多为负值(如6月为-4.1%),反映需求端疲软。
累计产量43467.5万吨(截至2025年6月),累计同比增长-0.8%,表明行业整体进入调整期。
区域产量分化显著:
河北省、江苏省、山东省、辽宁省为全国主要产区(6月产量均超500万吨),其中河北省独占全国产量近25%(1681万吨),但同比多数省份产量呈下滑趋势。
西部地区(如新疆、甘肃)产量基数小但部分月份正增长,显示区域产能转移趋势。
需求端持续走弱:
房地产投资低迷、基建增速放缓,导致钢铁需求下降,传导至生铁环节。
制造业需求(如汽车、家电)部分支撑市场,但整体拉动有限。
成本压力持续:
铁矿石价格高位震荡,焦炭成本上升,挤压企业利润空间。
环保成本增加(超低排放改造、碳税预期)进一步推高生产成本。
四、未来趋势
产量达峰与结构优化:在“双碳”目标下,全国生铁产量将逐步见顶,企业通过工艺升级(氢冶金、电炉短流程)降低碳排放。
兼并重组加速:政策推动钢铁行业整合,头部企业集中度提升,区域产能优化布局。
高端化与绿色化转型:高端铸造生铁、高纯生铁需求增长,满足新能源、精密制造等领域需要。
智能化与低碳化改造:数字技术(AI炼铁、大数据优化)应用提升效率,低碳技术(CCUS)逐步试点推广。
五、挑战与机遇
挑战:
需求长期下行压力加大,产能过剩问题突出;
环保约束常态化,企业运营成本持续攀升;
国际矿石供应风险(地缘政治、价格波动)难以消除。
机遇:
政策支持高端制造业升级,特种生铁需求潜力大;
海外市场(东南亚、中东)基建需求带来出口机会;
绿色金融支持低碳转型,技术领先企业获资金倾斜。
在这个过程中,博思数据将继续关注行业动态,为相关企业和投资者提供准确、及时的市场分析和建议。
博思数据发布的《2025-2031年中国生铁行业市场调查与发展前景研究报告》介绍了生铁行业相关概述、中国生铁产业运行环境、分析了中国生铁行业的现状、中国生铁行业竞争格局、对中国生铁行业做了重点企业经营状况分析及中国生铁产业发展前景与投资预测。您若想对生铁产业有个系统的了解或者想投资生铁行业,本报告是您不可或缺的重要工具。














2、站内公开发布的资讯、分析等内容允许以新闻性或资料性公共免费信息为使用目的的合理、善意引用,但需注明转载来源及原文链接,同时请勿删减、修改原文内容。如有内容合作,请与本站联系。
3、部分转载内容来源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info@bosidata.com),我们对原作者深表敬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