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服务热线:400-700-3630
博思数据研究中心

电网的“最强大脑”:互联能源如何解决风光发电“看天吃饭”的世界难题?

2025-09-26            8条评论
导读: 互联能源,又称能源互联网,并非一个单一的技术或产品,而是一种深度融合了先进信息通信技术、物联网技术、大数据分析与人工智能的新型能源生态系统。其核心在于将传统的单向、集中式的能源系统(发电→输电→用电),转变为双向互动、开放共享、智能协同的能源网络。

一、 行业概念概况:什么是互联能源?

互联能源,又称能源互联网,并非一个单一的技术或产品,而是一种深度融合了先进信息通信技术、物联网技术、大数据分析与人工智能的新型能源生态系统。其核心在于将传统的单向、集中式的能源系统(发电→输电→用电),转变为双向互动、开放共享、智能协同的能源网络。

可以将其理解为“能源领域的互联网”。它通过数字化手段,将发电侧(如风电场、光伏电站)、电网侧(输配电网络)、用户侧(工厂、楼宇、家庭、电动汽车)等各个环节紧密连接起来,实现能源的高效配置、实时交易和优化管理。

关键构成要素包括:

  • 智能终端: 智能电表、智能光伏逆变器、储能系统、智能充电桩、智能家居控制器等。

  • 网络通信: 5G、物联网、光纤等,确保数据实时、可靠传输。

  • 平台层: 云平台、大数据分析平台、人工智能算法,是系统的“大脑”,进行数据分析、预测和决策。

  • 应用层: 虚拟电厂、需求侧响应、分布式能源交易、能效管理等具体应用场景。

二、 市场特点

  1. 政策驱动型市场: 中国互联能源的快速发展直接受益于 “双碳”目标(2030年碳达峰,2060年碳中和) 的国家战略。各级政府出台了一系列强有力的支持政策,为行业提供了明确的顶层设计和增长动力。

  2. 技术密集型: 行业高度依赖ICT技术与能源技术的跨界融合(ET+IT),技术创新是核心竞争力。大数据、AI、云计算、区块链等数字技术的应用深度决定了解决方案的优劣。

  3. 产业链条长且复杂: 涉及发电、电网、用电、设备制造、软件服务、金融等多个领域,需要多方协同合作,生态共建至关重要。

  4. 数据价值凸显: 能源流与信息流深度融合,使得能源数据成为新的核心资产。通过对海量数据的分析,可以挖掘出巨大的节能潜力、优化运营效率并创造新的商业模式。

  5. 从“重资产”向“重运营”转变: 传统的能源投资集中于硬件设备,而互联能源更强调通过软件平台和算法服务,提升现有资产的价值和利用率。

    市场规模

三、 行业现状

  1. 市场规模快速增长: 在“双碳”目标和数字化转型的双重推动下,中国互联能源市场正处于爆发式增长的前夜。根据相关机构预测,到2025年,市场规模有望突破万亿元人民币。

  2. 市场主体多元化:

    • 电网企业主导: 国家电网、南方电网是核心推动者,正全力建设“具有中国特色国际领先的能源互联网企业”。

    • 发电集团跟进: 国家能源集团、华能集团等积极部署智慧电厂和新能源集控平台。

    • 科技巨头入局: 华为、阿里云、腾讯等凭借其技术优势,提供云平台、AI解决方案,成为重要的赋能者。

    • 创业公司涌现: 大量初创企业聚焦于虚拟电厂、综合能源服务、用户侧储能等细分赛道,商业模式灵活。

  3. 应用场景逐步落地:

    • 源侧: 风光功率预测、智慧电厂优化运行。

    • 网侧: 智能巡检、电网故障预警与自愈。

    • 荷侧(用户侧): 需求侧响应(让用户在电网高峰时段自愿减少用电以获得补偿)、企业能效管理、智能楼宇、光储充一体化项目。

    • 虚拟电厂(VPP): 这是当前最受关注的落地形态。VPP通过技术平台聚合大量分散的分布式能源(如屋顶光伏、储能电池、可控负荷),形成一个可控的“虚拟”电厂,参与电网调度和电力市场交易,是解决新能源波动性的有效手段。

四、 未来趋势

  1. 分布式能源与微电网成为主流: 以光伏、储能为核心的分布式能源将大量普及,形成“自发自用、余电上网”的微电网,并与大电网灵活互动。

  2. 电力市场改革深化,交易品种丰富: 随着全国统一电力市场的逐步建立,绿电交易、碳交易、辅助服务市场、容量市场等将日益活跃,为互联能源的商业价值变现提供关键渠道。

  3. AI与大数据的深度应用: AI将从辅助决策走向自主优化,实现更精准的负荷预测、设备故障预判和全网实时优化调度。

  4. “能源即服务”模式兴起: 用户不再需要购买硬件,而是通过订阅服务来获得所需的能源管理、节能降耗等成果,降低用户门槛。

  5. 车网互动成为新焦点: 随着电动汽车保有量激增,电动汽车作为移动的储能单元,通过智能充电桩与电网互动,将成为虚拟电厂的重要资源。

五、 挑战与机遇

挑战:

  • 技术与标准壁垒: 不同设备、系统之间的互联互通和数据标准尚未完全统一,存在“数据孤岛”问题。

  • 商业模式仍在探索: 除了虚拟电厂等少数场景,许多互联能源项目的盈利模式尚不清晰,投资回报周期较长。

  • 电网安全与数据隐私: 系统越复杂,网络安全风险越高。海量用户数据的隐私保护也是必须面对的挑战。

  • 政策与市场机制待完善: 电力市场的开放程度、价格机制等仍需时间成熟,这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商业模式的创新。

机遇:

  • “双碳”战略的长期红利: 这是未来30-40年确定性最高的投资主题之一,互联能源是实现碳中和的必由之路。

  • 巨大的能效提升空间: 中国能源利用效率与发达国家仍有差距,通过数字化手段提升能效,市场空间广阔。

  • 数字经济的深度融合: 能源行业是数字化转型的“深水区”,为科技公司提供了巨大的市场机遇。

  • 孕育新一代巨头: 如同互联网时代诞生了BAT,在能源互联网领域,完全有可能诞生新的平台型或垂直型巨头企业。

六、 投资建议

对于投资者而言,应重点关注以下几个方向:

  1. 核心技术提供商: 具备核心算法、平台能力的AI和大数据公司。

  2. 关键设备与解决方案商: 在智能储能、智能充电、智能电表等领域有突出优势的企业。

  3. 优质的运营服务商: 拥有用户资源、具备虚拟电厂聚合能力和电力市场交易经验的运营商。

  4. 跨界融合的领军者: 能够将能源技术与数字技术有效结合,并具备强大生态整合能力的企业。

  5. 在这个过程中,博思数据将继续关注行业动态,为相关企业和投资者提供准确、及时的市场分析和建议。

        《2025-2031年中国互联能源行业市场发展现状调研与投资趋势前景分析报告》由权威行业研究机构博思数据精心编制,全面剖析了中国互联能源市场的行业现状、竞争格局、市场趋势及未来投资机会等多个维度。本报告旨在为投资者、企业决策者及行业分析师提供精准的市场洞察和投资建议,规避市场风险,全面掌握行业动态。

博思数据调研报告
中国互联能源市场分析与投资前景研究报告
报告主要内容

行业解析
行业解析
全球视野
全球视野
政策环境
政策环境
产业现状
产业现状
技术动态
技术动态
细分市场
细分市场
竞争格局
竞争格局
典型企业
典型企业
前景趋势
前景趋势
进出口跟踪
进出口跟踪
产业链调查
产业链调查
投资建议
投资建议
报告作用
申明:
1、博思数据研究报告是博思数据专家、分析师在多年的行业研究经验基础上通过调研、统计、分析整理而得,报告仅为有偿提供给购买报告的客户使用。未经授权,任何网站或媒体不得转载或引用本报告内容。如需订阅研究报告,请直接拨打博思数据免费客服热线(400 700 3630)联系。
2、站内公开发布的资讯、分析等内容允许以新闻性或资料性公共免费信息为使用目的的合理、善意引用,但需注明转载来源及原文链接,同时请勿删减、修改原文内容。如有内容合作,请与本站联系。
3、部分转载内容来源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info@bosidata.com),我们对原作者深表敬意。

 

全文链接:http://www.bosidata.com/news/61382756KA.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