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服务热线:400-700-3630
博思数据研究中心

国产传感器突破太空监测!平流层气球装上"中国芯"

2025-07-28            8条评论
导读: 气温感应器是感知环境温度并将其转化为电信号的装置,属于物联网核心底层硬件。按技术原理可分为热电偶、热电阻、红外传感器等,广泛应用于工业自动化(占比40%)、消费电子(25%)、医疗设备(15%)、汽车及新能源领域。2023年中国市场规模约86亿元,全球占比超30%。

一、行业概念概况

气温感应器是感知环境温度并将其转化为电信号的装置,属于物联网核心底层硬件。按技术原理可分为热电偶、热电阻、红外传感器等,广泛应用于工业自动化(占比40%)、消费电子(25%)、医疗设备(15%)、汽车及新能源领域。2023年中国市场规模约86亿元,全球占比超30%。


二、市场特点

  1. 技术壁垒高:高端产品依赖进口,中外技术差距在精度、稳定性及微型化方面显著。
  2. 分散竞争格局:200余家企业聚集于"中国传感谷"等集群,但头部企业市占率不足10%。
  3. 政策驱动明显:"碳中和"目标推动工业节能改造需求,环保法规倒逼传感器升级。
  4. 应用场景多元化:从传统家电向新能源汽车电池管理、平流层气象监测等新兴领域扩展。

三、行业现状

  1. 供给端
    • 中低端产品产能过剩,高端MEMS传感器国产化率不足20%。
    • 企业盈利能力分化:头部企业毛利率超35%,中小企业普遍低于20%。
  2. 需求端
    • 工业自动化领域需求年增12%,新能源车温控系统市场增速达25%。
    • 出口受汇率波动影响显著,2024年贸易顺差收窄。
  3. 技术痛点
    • 高精度测量(±0.1℃)技术被欧美垄断,国产产品多用于中低端场景。

四、未来趋势

  1. 技术融合加速
    • 无线传输(NB-IoT)与AI算法集成,实现预测性维护。
    • 微型化趋势:航天级国产芯体已用于平流层超压气球监测。
  2. 市场增量预测
    • 2025-2030年CAGR约8.5%,2030年市场规模将突破150亿元。
  3. 应用场景拓展
    • 智慧农业温室监控、医疗可穿戴设备成新增长点。

五、挑战与机遇

挑战机遇
高端芯片进口依赖(供应链风险) "中国传感谷"产业集群技术协同
价格战压缩利润(中小企业承压) 新能源汽车温控需求爆发
国际标准壁垒(如ISO 13485) 碳中和政策催生工业节能改造

六、发展建议

  1. 技术突围:联合科研机构攻关MEMS芯片设计,降低进口依赖。
  2. 差异化竞争:中小企业聚焦细分场景(如医疗冷链监控)。
  3. 政策利用:申请"专精特新"补贴,参与行业标准制定。

在这个过程中,博思数据将继续关注行业动态,为相关企业和投资者提供准确、及时的市场分析和建议。

    《2025-2031年中国气温感应器行业市场发展现状调研与投资趋势前景分析报告》由权威行业研究机构博思数据精心编制,全面剖析了中国气温感应器市场的行业现状、竞争格局、市场趋势及未来投资机会等多个维度。本报告旨在为投资者、企业决策者及行业分析师提供精准的市场洞察和投资建议,规避市场风险,全面掌握行业动态。

博思数据调研报告
中国气温感应器市场分析与投资前景研究报告
报告主要内容

行业解析
行业解析
全球视野
全球视野
政策环境
政策环境
产业现状
产业现状
技术动态
技术动态
细分市场
细分市场
竞争格局
竞争格局
典型企业
典型企业
前景趋势
前景趋势
进出口跟踪
进出口跟踪
产业链调查
产业链调查
投资建议
投资建议
报告作用
申明:
1、博思数据研究报告是博思数据专家、分析师在多年的行业研究经验基础上通过调研、统计、分析整理而得,报告仅为有偿提供给购买报告的客户使用。未经授权,任何网站或媒体不得转载或引用本报告内容。如需订阅研究报告,请直接拨打博思数据免费客服热线(400 700 3630)联系。
2、站内公开发布的资讯、分析等内容允许以新闻性或资料性公共免费信息为使用目的的合理、善意引用,但需注明转载来源及原文链接,同时请勿删减、修改原文内容。如有内容合作,请与本站联系。
3、部分转载内容来源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info@bosidata.com),我们对原作者深表敬意。

 

全文链接:http://www.bosidata.com/news/728029GTVO.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