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概念概况:房地产施工面积的内涵
房地产施工面积是指报告期内施工的全部房屋建筑面积,包括本期新开工的面积、上期跨入本期继续施工的面积,以及前期停缓建在本期恢复施工的面积。这一指标是衡量房地产行业实际供给层面活跃度的核心指标,直接反映了市场的实时建设强度和未来可供应量,是连接投资与交付的关键环节。
二、 行业特点
强周期性且滞后于销售市场:施工进度受前期销售情况和资金回笼速度的直接影响。
刚性成本与进度管理压力:一旦开工,将持续产生建安成本、人工成本,对开发商的现金流管理能力要求极高。
“保交楼”的社会属性:施工进度不仅关乎企业经营,更关联社会稳定和购房者权益,具备强烈的民生属性。
区域高度分化:不同城市间的施工活跃度直接反映了当地市场的供需健康度。
三、 市场现状:从数据看趋势
据博思数据发布的《2025-2031年中国房地产金融市场动态监测与投资策略优化报告》表明:2025年上半年我国房地产施工面积累计值达633321.43万平方米,期末总额比上年累计下降9.1%。
指标 | 2025年6月 | 2025年5月 | 2025年4月 | 2025年3月 | 2025年2月 |
房地产施工面积累计值(万平方米) | 633321.43 | 625019.54 | 620315.05 | 613705.44 | 605972.35 |
房地产施工面积累计增长(%) | -9.1 | -9.2 | -9.7 | -9.5 | -9.1 |
更多数据请关注【博思数据官方网站 http://www.bosidata.com】 | 数据来源:博思数据整理 |
总量持续收缩,但收缩幅度显著收窄:
施工面积累计增长率为持续的负值,表明整体建设规模仍在下降通道。2025年上半年主要在-9.1%至-9.7%区间内窄幅波动。
关键积极信号在于:与2024年全年持续在-12%以下的深度负增长相比,2025年上半年降幅已明确收窄约3个百分点。这表明,施工面积规模的收缩速度已大幅放缓,市场正在寻底。
“保交楼”政策效应显现:
降幅的持续收窄,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国家和地方层面力推的“保交楼”专项借款、金融支持等政策,推动了大量存量项目的持续施工,尤其是已售逾期难交付的项目。
新开工意愿不足是主要拖累:
施工面积由存续施工面积和新开工面积构成。当前存续施工面积在政策托底下保持一定强度,但新开工面积持续大幅下滑,是导致整体施工面积难以转为正增长的根本原因,反映了开发商对未来销售的谨慎预期。
四、 未来趋势展望
从“量”到“质”的转变:未来施工面积的总量峰值已过,行业重心将从追求建设规模转向提升施工质量、效率和绿色建筑标准。
装配式建筑与智能建造普及:为应对人工成本上升和环保要求,工厂化生产、装配化施工的占比将快速提升。
存量施工的结构性优化:部分区位差、去化难的项目可能被放弃或改造,资源将更集中于核心区域的优质项目。
数据赋能项目管理:BIM(建筑信息模型)、智慧工地等数字化技术将广泛应用于施工过程管理,以提升效率、控制成本。
五、 挑战与机遇
挑战:
资金链持续性风险:“保交楼”政策的长期效能有待观察,部分项目的施工仍面临资金中断的风险。
新老动能接续不畅:新开工项目青黄不接,可能导致未来1-2年后续施工资源和建筑产能闲置。
成本控制压力:在销售价格承压的背景下,建安成本的刚性上涨持续挤压项目利润。
机遇:
政策支持的确定性:“保交楼”作为政治任务,为相关的施工企业、建材供应商提供了稳定的业务来源。
行业集中度提升:施工管理规范、资金实力强的大型建筑企业和国央企开发商,将获得更多市场份额。
技术替代空间广阔:智能建造、绿色建材、节能技术等领域在行业转型中迎来新的市场机遇。
城市更新与旧改:这类项目通常施工周期更短、资金风险更低,为施工企业提供了新的业务方向。
在这个过程中,博思数据将继续关注行业动态,为相关企业和投资者提供准确、及时的市场分析和建议。
《2025-2031年中国房地产金融市场动态监测与投资策略优化报告》由权威行业研究机构博思数据精心编制,全面剖析了中国房地产金融市场的行业现状、竞争格局、市场趋势及未来投资机会等多个维度。本报告旨在为投资者、企业决策者及行业分析师提供精准的市场洞察和投资建议,规避市场风险,全面掌握行业动态。














2、站内公开发布的资讯、分析等内容允许以新闻性或资料性公共免费信息为使用目的的合理、善意引用,但需注明转载来源及原文链接,同时请勿删减、修改原文内容。如有内容合作,请与本站联系。
3、部分转载内容来源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info@bosidata.com),我们对原作者深表敬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