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服务热线:400-700-3630
博思数据研究中心

中国智造“含绿量”飙升!35%全球市场份额背后的LNG双燃料船舶革命

2025-10-12            8条评论
导读: LNG双燃料船,是指配备了两套独立燃料系统的船舶,既可以使用传统的船用燃料(如重油、轻油),也可以使用液化天然气(LNG),或两种燃料混合使用。其核心优势在于能够显著降低船舶运营过程中的污染物排放。

一、 行业概念概况

LNG双燃料船,是指配备了两套独立燃料系统的船舶,既可以使用传统的船用燃料(如重油、轻油),也可以使用液化天然气(LNG),或两种燃料混合使用。其核心优势在于能够显著降低船舶运营过程中的污染物排放。

  • 减排效果:与使用传统船用燃料相比,LNG燃料能减少约99%的硫氧化物(SOx)、90%的氮氧化物(NOx)和高达20-30%的二氧化碳(CO2)排放。这使其成为满足国际海事组织(IMO)日益严格的环保法规(如“碳强度指标”CII)的理想选择。

  • 技术路线:主要包括高压低速柴油机(HPDF)和低压奥托循环(LPDF)两种主流技术路线,技术已相对成熟并实现商业化应用。

二、 市场特点

  1. 政策驱动型市场:国内“双碳”战略和国际海事组织(IMO)环保法规是市场发展的最核心驱动力。中国各级政府出台了系列扶持政策,鼓励LNG动力船舶的建造和配套基础设施建设。

  2. 高技术壁垒与高附加值:LNG双燃料船舶的设计、建造和核心设备(如储罐、供气系统)技术复杂,单船造价通常比同类型传统燃料船高出15%-30%,属于高附加值船型。

  3. 产业链协同效应显著:市场发展高度依赖于“船-港-气”产业链的协同。即船舶建造、LNG加注基础设施建设和稳定/经济的LNG气源供应三者必须同步发展,缺一不可。

  4. 出口导向为主:目前中国船企承接的LNG双燃料船订单,绝大部分来自海外船东,反映出中国造船业在该领域的国际竞争力,但同时也意味着受全球航运市场周期影响较大。

  5.  

    民用钢质船舶产量累计

三、 行业现状

  1. 订单量爆发式增长:根据克拉克森等机构数据,中国船企在全球LNG双燃料船新接订单量中的市场份额已从几年前的不足10%飙升至目前的35%以上,稳居世界前列。订单覆盖了大型集装箱船、散货船、油轮、汽车运输船等多种船型。

  2. 头部船企主导市场:中国船舶集团、扬子江船业、新时代造船等头部企业是承接订单的主力。它们通过与MAN、WinGD等国际领先发动机厂商合作,迅速掌握了核心建造技术,形成了批量建造能力。

  3. 配套产业链快速跟进

    • 储罐制造:中集安瑞科等企业已在LNG船用燃料罐领域占据重要市场份额。

    • 加注网络:中国沿海主要港口(如上海、深圳、宁波)的LNG加注站建设已启动,并成功完成了多次国际航行船舶的保税LNG加注业务,实现了“中国气”加“国际船”的突破。

  4. “国货国运”与内贸航运的潜力:随着中国LNG进口量的持续增长,采用LNG动力的LNG运输船(“国货国运”)以及内河、沿海航运的“气化”进程,为国内市场提供了长期的内生增长动力。

    全国各省市民用钢质船舶投资数据统计

四、 未来趋势

  1. 从“过渡选项”到“主流选择”:在2030年之前,LNG双燃料动力将成为大多数新造大中型商船的标准配置或首选配置之一,市场渗透率将持续提升。

  2. 技术与燃料多元化演进

    • 生物LNG/合成LNG:通过与可再生能源结合,生产“碳中和”的LNG,可使LNG动力船舶的全生命周期碳排放趋近于零,延长其技术生命周期。

    • 氨/甲醇Ready设计:越来越多的新造船开始采用“燃料预留”设计,为未来直接改装使用氨、甲醇等零碳燃料做好准备,这提升了船舶的资产韧性和长期投资价值。

  3. 价值链向上下游延伸:投资机会将从单一的船舶制造,向LNG燃料供应、船舶运营管理、金融租赁、碳资产管理等全价值链扩散。

  4. 智能化与数字化融合:将双燃料系统与船舶能效管理系统(SEMS)深度融合,通过大数据和AI实现燃料使用的最优化,降低运营成本。

五、 挑战与机遇

挑战:

  • 初始投资成本高:高昂的建造成本仍是阻碍部分船东决策的主要因素。

  • “绿色溢价”的不确定性:LNG价格波动会影响其相对于传统燃料的经济性,即“绿色溢价”存在不确定性。

  • 加注网络覆盖不足:全球尤其是亚洲地区的LNG加注网络仍不完善,限制了运营的灵活性。

  • 长期“脱碳”风险:随着氨、氢等零碳燃料技术的成熟,LNG作为过渡燃料的“窗口期”能持续多久,是长期投资者必须考虑的风险。

机遇:

  • 明确的政策红利期:在2030年碳达峰之前,各国政策将持续倾斜,为行业发展提供强力支撑。

  • 巨大的存量船队更新需求:全球庞大的现有商船队为满足CII等法规,将产生巨大的更新换代或改装需求。

  • 中国制造的全面优势:中国在造船效率、供应链成本和融资支持方面的综合优势难以复制,有望持续获取全球市场份额。

  • 先发优势与技术积累:在当前阶段积累的LNG船舶设计、建造和运营经验,将为未来争夺零碳燃料船舶市场奠定坚实基础。

六、 投资建议与总结

中国LNG双燃料船市场正处在黄金发展期。对于投资者而言,这是一个兼具确定性与成长性的赛道。

  • 重点关注领域

    1. 具备LNG双燃料船批量交付能力的头部造船上市公司。

    2. 在LNG船用储罐、供气系统等核心配套设备领域具有技术壁垒的企业。

    3. 积极参与LNG加注基础设施建设的能源公司和港口运营商。

    4. 涉足船舶租赁,特别是绿色船舶融资的金融租赁公司。

        在这个过程中,博思数据将继续关注行业动态,为相关企业和投资者提供准确、及时的市场分析和建议。

    《2025-2031年中国LNG双燃料船行业市场发展现状调研与投资趋势前景分析报告》由权威行业研究机构博思数据精心编制,全面剖析了中国LNG双燃料船市场的行业现状、竞争格局、市场趋势及未来投资机会等多个维度。本报告旨在为投资者、企业决策者及行业分析师提供精准的市场洞察和投资建议,规避市场风险,全面掌握行业动态。

 

博思数据调研报告
中国LNG双燃料船市场分析与投资前景研究报告
报告主要内容

行业解析
行业解析
全球视野
全球视野
政策环境
政策环境
产业现状
产业现状
技术动态
技术动态
细分市场
细分市场
竞争格局
竞争格局
典型企业
典型企业
前景趋势
前景趋势
进出口跟踪
进出口跟踪
产业链调查
产业链调查
投资建议
投资建议
报告作用
申明:
1、博思数据研究报告是博思数据专家、分析师在多年的行业研究经验基础上通过调研、统计、分析整理而得,报告仅为有偿提供给购买报告的客户使用。未经授权,任何网站或媒体不得转载或引用本报告内容。如需订阅研究报告,请直接拨打博思数据免费客服热线(400 700 3630)联系。
2、站内公开发布的资讯、分析等内容允许以新闻性或资料性公共免费信息为使用目的的合理、善意引用,但需注明转载来源及原文链接,同时请勿删减、修改原文内容。如有内容合作,请与本站联系。
3、部分转载内容来源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info@bosidata.com),我们对原作者深表敬意。

 

全文链接:http://www.bosidata.com/news/G81651O53A.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