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服务热线:400-700-3630
博思数据研究中心

车内屏幕“内卷”到何种地步?深度解析汽车LCD显示屏市场新格局

2025-10-03            8条评论
导读: 汽车LCD显示屏,主要指应用于汽车内部,用于显示仪表盘信息、中控导航、娱乐系统、后排娱乐及控制功能等的液晶显示屏。它是汽车“智能化”和“网联化”最核心的人机交互界面。随着技术演进,该市场已从早期的单色小尺寸屏幕,发展为如今涵盖TFT-LCD、LTPS-LCD(低温多晶硅)等多种技术路线的大尺寸、高分辨率、异形及曲面屏幕。

一、 行业概念概况

汽车LCD显示屏,主要指应用于汽车内部,用于显示仪表盘信息、中控导航、娱乐系统、后排娱乐及控制功能等的液晶显示屏。它是汽车“智能化”和“网联化”最核心的人机交互界面。随着技术演进,该市场已从早期的单色小尺寸屏幕,发展为如今涵盖TFT-LCD、LTPS-LCD(低温多晶硅)等多种技术路线的大尺寸、高分辨率、异形及曲面屏幕。

二、 市场核心特点

  1. 高增长性与强渗透率:中国作为全球最大的汽车市场,新能源汽车的爆发式增长强力驱动了LCD显示屏的需求。大屏、多屏已成为新车型,尤其是智能电动车的标配,渗透率持续攀升。

  2. 技术迭代迅速:屏幕尺寸不断突破,从过去的7-8英寸主流迅速向12英寸以上演进。同时,分辨率从HD向2K/4K升级,刷新率从60Hz向90Hz/120Hz提升,形态上也出现了曲面屏、异形切割屏等创新。

  3. 供应链本土化程度高:以京东方、天马、华星光电为代表的中国面板厂商已崛起为全球车载显示领域的重要力量,凭借成本优势、快速响应能力和就近服务优势,在国内市场占据了主导地位,并逐步进军全球供应链。

  4. “软件定义汽车”驱动价值提升:显示屏不再仅仅是硬件,其价值与车载操作系统、UI/UX设计、应用程序生态深度绑定。出色的显示效果成为提升整车科技感和用户体验的关键,间接决定了车型的市场竞争力。

三、 行业现状分析

  1. 市场规模与竞争格局

    • 规模:中国车载LCD显示屏出货量及市场规模稳居全球首位。根据行业数据,2023年出货量预计超过数千万片,市场规模达数百亿元人民币,且年复合增长率保持在两位数。

    • 格局:市场呈现“两超多强”的格局。京东方和深天马凭借其深厚的面板技术积累和广泛的客户基础,占据了市场的领先地位。华星光电、信利等厂商也在积极扩产,竞争激烈。国际厂商如日本显示器、LG显示等在高端市场仍保有一定份额,但面临中国厂商的强力竞争。

      市场规模
  2. 产业链分析

    • 上游:核心材料如玻璃基板、驱动IC、偏光片等部分高端材料仍依赖进口,存在一定的供应链风险。但国内厂商在部分领域已实现突破,国产化替代是长期趋势。

    • 中游:模组组装环节技术成熟,产能充足,成本控制是核心竞争力。头部面板厂商多采用垂直整合模式,以增强成本优势和供应链稳定性。

    • 下游:客户主要为整车厂及其一级供应商(Tier 1)。整车厂对显示屏的性能、成本、可靠性和交付周期要求极为严苛,且定制化需求强烈。

  3. 主要驱动因素

    • 新能源汽车渗透率提升:电动车结构简化,为更大尺寸的屏幕提供了设计空间,且智能化是电动车的核心卖点。

    • 消费者需求升级:消费者对车内科技感、娱乐体验和信息获取效率的要求越来越高。

    • 国产替代政策支持:国家在半导体和显示领域的政策扶持,为国内面板企业提供了良好的发展环境。

四、 未来趋势展望

  1. 大尺寸、异形化与一体化:单一中控屏将继续向更大尺寸发展,同时集成仪表盘与中控的“一体化联屏”或“超长带鱼屏”将成为中高端车型的主流设计。异形切割(如圆弧、直角切边)以满足个性化内饰设计的需求将增多。

  2. 技术路线演进:LCD与OLED/Mini-LED的竞合

    • LCD:在未来3-5年内,凭借其技术成熟、成本优势和长寿命,仍将是车载显示市场的绝对主力。LTPS-LCD因其高分辨率、低功耗等优势,将逐步取代a-Si LCD成为中高端首选。

    • 挑战者:OLED因其高对比度、柔性可弯曲的特性,在高端车型上开始应用。Mini-LCD背光技术则能大幅提升LCD的对比度和亮度,性能直逼OLED且寿命更长,是LCD阵营应对OLED竞争的有力武器。短期内,市场将是高端OLED/Mini-LED与主流LCD并存的格局。

  3. 智能化深度融合:显示屏将与AR-HUD(增强现实抬头显示)、DMS(驾驶员监测系统)等深度融合,提供更安全、更沉浸式的交互体验。屏幕的“角色”将从“信息显示器”向“智能交互中心”转变。

五、 挑战与机遇

挑战:

  1. 价格竞争激烈:市场参与者众多,同质化竞争导致价格压力巨大,企业利润率面临挑战。

  2. 技术替代风险:OLED等新显示技术的成本若快速下降,可能对中高端LCD市场形成挤压。

  3. 供应链波动:全球芯片短缺等事件暴露出供应链的脆弱性,关键元器件供应稳定性是潜在风险。

  4. 高可靠性与长寿命要求:车载显示屏需耐受极端温度、强振动和长时日照,技术门槛和验证周期远高于消费电子。

机遇:

  1. 市场增量空间巨大:全球及中国汽车智能化浪潮方兴未艾,单车屏幕数量(从仪表、中控到副驾屏、后排屏)和价值量(“双联屏”、“三联屏”方案)仍在提升,创造了持续的增量市场。

  2. 国产替代深化:在“国产化”趋势下,国内面板厂商有望进一步蚕食国际厂商的份额,不仅在国内市场,也在国际车企的供应链中获得更多订单。

  3. 技术升级带来的价值重塑:Mini-LCD背光、Local Dimming等技术的应用,能让LCD产品实现价值跃迁,守住并扩大中高端市场,开辟新的利润增长点。

  4. 跨界融合与新应用场景:随着智能座舱生态的丰富,屏幕将成为连接车与家、车与办公的节点,催生如车内视频会议、大型游戏等新应用,进一步巩固其核心地位。

        在这个过程中,博思数据将继续关注行业动态,为相关企业和投资者提供准确、及时的市场分析和建议。

    《2025-2031年中国汽车LCD显示屏行业市场发展现状调研与投资趋势前景分析报告》由权威行业研究机构博思数据精心编制,全面剖析了中国汽车LCD显示屏市场的行业现状、竞争格局、市场趋势及未来投资机会等多个维度。本报告旨在为投资者、企业决策者及行业分析师提供精准的市场洞察和投资建议,规避市场风险,全面掌握行业动态。

博思数据调研报告
中国汽车LCD显示屏市场分析与投资前景研究报告
报告主要内容

行业解析
行业解析
全球视野
全球视野
政策环境
政策环境
产业现状
产业现状
技术动态
技术动态
细分市场
细分市场
竞争格局
竞争格局
典型企业
典型企业
前景趋势
前景趋势
进出口跟踪
进出口跟踪
产业链调查
产业链调查
投资建议
投资建议
报告作用
申明:
1、博思数据研究报告是博思数据专家、分析师在多年的行业研究经验基础上通过调研、统计、分析整理而得,报告仅为有偿提供给购买报告的客户使用。未经授权,任何网站或媒体不得转载或引用本报告内容。如需订阅研究报告,请直接拨打博思数据免费客服热线(400 700 3630)联系。
2、站内公开发布的资讯、分析等内容允许以新闻性或资料性公共免费信息为使用目的的合理、善意引用,但需注明转载来源及原文链接,同时请勿删减、修改原文内容。如有内容合作,请与本站联系。
3、部分转载内容来源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info@bosidata.com),我们对原作者深表敬意。

 

全文链接:http://www.bosidata.com/news/T12853GTQ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