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念概况
移动通信基站设备是构建无线网络覆盖的核心基础设施,主要包括宏基站、小基站及相关射频设备等,承担着信号收发与传输的关键功能。作为5G/6G网络部署的重要基础,该行业的发展直接关系到国家数字基础设施建设水平与数字经济竞争力。
行业特点
技术密集型行业:研发投入要求高,技术迭代速度快,从4G到5G再到5G-Advanced及6G的演进持续推进。
政策驱动明显:网络建设进度受国家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新基建)政策及运营商投资计划显著影响。
市场集中度高:头部企业如华为、中兴、爱立信等占据绝大部分市场份额,行业门槛较高。
需求周期性波动:运营商资本开支具有明显的周期性,基站设备产量随之呈现波动特征。
市场现状
据博思数据发布的《2025-2031年中国移动通信基站设备市场供需分析及投资前景研究报告》表明:2025年上半年我国移动通信基站设备产量累计值达226.9万射频模块,期末总额比上年累计下降7.8%。
指标 | 2025年6月 | 2025年5月 | 2025年4月 | 2025年3月 | 2025年2月 |
移动通信基站设备产量当期值(万射频模块) | 47 | 43 | 44.7 | 35.7 | |
移动通信基站设备产量累计值(万射频模块) | 226.9 | 179.9 | 138.1 | 92.2 | 54.8 |
移动通信基站设备产量同比增长(%) | -34.4 | 7.8 | 26.3 | -9.8 | |
移动通信基站设备产量累计增长(%) | -7.8 | 3.1 | 2.1 | -8.3 | -9.1 |
更多数据请关注【博思数据官方网站 http://www.bosidata.com】 | 数据来源:博思数据整理 |
产量总体承压:2025年上半年累计产量为226.9万射频模块,累计同比下滑7.8%。月度产量在35.7万(3月)至47.0万(6月)模块之间波动,4月出现26.3%的同比增长,但整体仍未完全摆脱下行趋势。
区域产能高度集中:广东省是绝对的生产核心,2025年6月产量36.73万射频模块,占全国产量78%以上;陕西省(6月产量5.86万模块)位居第二,其余省市产量规模均较小。
增长动能有所分化:4G网络投入持续收缩,5G建设从规模覆盖转向应用深化,相关基站设备需求结构正在发生变化。
未来趋势
5G-A(5G-Advanced)商用部署启动:支持更高速率、更低时延和更广连接的基站设备将成为下一阶段建设重点。
低频段与毫米波互补发展:Sub-6GHz基站持续扩展覆盖,毫米波小基站开始在热点区域和高容量场景部署。
智能化与开放化转型:AI赋能基站实现智能运维(AIoT),Open RAN架构推动产业生态开放。
绿色低碳成为必选项:设备能效要求提升,新能源(光伏等)基站方案加快推广应用。
挑战与机遇
挑战:
运营商资本开支增速放缓,传统宏基站大规模建设高峰已过。
国际 geopolitical 因素制约部分企业海外市场拓展与供应链安全。
核心技术自主可控要求迫切,芯片等关键部件国产化替代压力大。
机遇:
5G-A与6G技术研发带来新一轮升级需求。
工业互联网、车联网等垂直行业应用催生专用基站设备新市场。
“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数字基础设施建设需求旺盛,出口潜力巨大。
数字经济战略下,室内深度覆盖、高铁地铁等特殊场景覆盖仍存建设空间。
结语
中国移动通信基站设备市场正处于从5G规模建设向精细化、高质量发展转型的关键阶段。短期产量波动不影响长期数字化趋势,技术创新与应用深化将驱动市场走向复苏。在这个过程中,博思数据将继续关注行业动态,为相关企业和投资者提供准确、及时的市场分析和建议。
《2025-2031年中国移动通信基站设备市场供需分析及投资前景研究报告》由权威行业研究机构博思数据精心编制,全面剖析了中国移动通信基站设备市场的行业现状、竞争格局、市场趋势及未来投资机会等多个维度。本报告旨在为投资者、企业决策者及行业分析师提供精准的市场洞察和投资建议,规避市场风险,全面掌握行业动态。














2、站内公开发布的资讯、分析等内容允许以新闻性或资料性公共免费信息为使用目的的合理、善意引用,但需注明转载来源及原文链接,同时请勿删减、修改原文内容。如有内容合作,请与本站联系。
3、部分转载内容来源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info@bosidata.com),我们对原作者深表敬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