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概念概况
工业机器人是一种能自动控制、可重复编程、多用途的操作机,广泛应用于汽车制造、电子电气、金属制品、食品饮料等工业领域的焊接、搬运、喷涂、装配、检测等环节。作为智能制造的核心装备,工业机器人是衡量一个国家制造业自动化、智能化水平的重要标志,也是推动产业升级和提升国际竞争力的关键力量。
二、行业特点
技术密集型产业:融合了机械工程、电气工程、计算机科学、人工智能等多学科尖端技术,技术壁垒高。
高成长性与周期性并存:长期受益于人口结构变化和制造业升级,具有高成长性;短期受宏观经济和下游投资周期影响,呈现一定波动性。
应用领域不断拓展:从传统的汽车行业快速向一般工业(如锂电、光伏、仓储物流、半导体)渗透,天花板持续抬高。
产业链协同性强:上游为核心零部件(控制器、伺服系统、减速器),中游为本体制造,下游为系统集成,各环节发展相辅相成。
三、市场现状
据博思数据发布的《2025-2031年中国工业机器人市场热点分析与投资风险规避报告》表明:2025年上半年我国工业机器人产量累计值达369316套,期末总额比上年累计增长35.6%。
指标 | 2025年6月 | 2025年5月 | 2025年4月 | 2025年3月 | 2025年2月 |
工业机器人产量当期值(套) | 74764 | 69056 | 71547 | 61906 | |
工业机器人产量累计值(套) | 369316 | 287182 | 221206 | 148792 | 91088 |
工业机器人产量同比增长(%) | 37.9 | 35.5 | 51.5 | 16.7 | |
工业机器人产量累计增长(%) | 35.6 | 32 | 34.1 | 26 | 27 |
更多数据请关注【博思数据官方网站 http://www.bosidata.com】 | 数据来源:博思数据整理 |
高景气度持续,增长动能强劲:市场正处在高速增长周期。2025年1-6月累计产量达369,316套,累计同比大幅增长35.6%。自2024年下半年以来,累计增长率持续攀升,从7.9%一路升至35.6%,显示出极其强劲的增长势头。
单月产量屡创新高,增速维持高位:观察单月数据,2025年4月产量(71,547套)为上半年峰值。各月同比增速均保持在16.7%至51.5%的高位区间,6月增速仍高达37.9%,表明市场需求旺盛,下游自动化投资意愿强烈。
四、未来趋势
智能化与柔性化演进:工业机器人将与AI、机器视觉、力控传感深度融合,从“盲人”式重复作业向“能手巧匠”式自适应、可感知、能决策的智能协作机器人(Cobot)方向发展,以满足柔性制造需求。
国产化替代加速:在供应链安全和国家政策支持下,国产机器人在核心零部件、本体制造和系统集成领域的市场份额将持续提升,进口替代空间巨大。
新兴应用场景爆发:新能源汽车、光伏、锂电池、医疗、服务等新兴行业将成为驱动市场增长的新引擎。
“机器智能+”生态构建:企业竞争将从单机销售转向提供涵盖机器人、软件、系统集成和服务的智能制造整体解决方案。
五、挑战与机遇
挑战:
核心技术待突破:高端减速器、高性能伺服电机等部分核心部件的可靠性、精度与国外顶尖产品仍有差距。
市场竞争加剧:内外资品牌同台竞技,价格竞争激烈,对企业盈利能力构成挑战。
人才缺口巨大:跨学科、复合型的研发、应用和维护人才短缺,制约行业创新发展。
下游需求波动:宏观经济下行可能导致部分下游客户资本开支收紧,影响短期需求。
机遇:
制造业转型升级的刚性需求:“中国制造2025”等国家战略持续推进,人口红利消退,用工成本上升,将持续倒逼制造业进行自动化改造。
巨大的市场渗透潜力:中国制造业机器人密度相较于发达国家仍有较大提升空间,市场远未饱和。
技术融合创造新需求:AI、5G、数字孪生等新技术的融合,正不断催生新的应用场景和商业模式。
全球化布局机遇:中国产业链优势显著,本土企业凭借性价比和快速服务响应优势,正加速出海,参与全球竞争。
六、投资建议
当前工业机器人行业正处在黄金发展期。在这个过程中,博思数据将继续关注行业动态,为相关企业和投资者提供准确、及时的市场分析和建议。
《2025-2031年中国工业机器人市场热点分析与投资风险规避报告》由权威行业研究机构博思数据精心编制,全面剖析了中国工业机器人市场的行业现状、竞争格局、市场趋势及未来投资机会等多个维度。本报告旨在为投资者、企业决策者及行业分析师提供精准的市场洞察和投资建议,规避市场风险,全面掌握行业动态。














2、站内公开发布的资讯、分析等内容允许以新闻性或资料性公共免费信息为使用目的的合理、善意引用,但需注明转载来源及原文链接,同时请勿删减、修改原文内容。如有内容合作,请与本站联系。
3、部分转载内容来源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info@bosidata.com),我们对原作者深表敬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