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概念概况
电力、热力生产和供应业是一个覆盖能源生产、传输、分配和销售全链条的综合性产业。具体包括:
电力生产: 利用煤炭、天然气、水能、核能、风能、太阳能等一次能源,通过发电厂转换为电能。
热力生产: 通过热电厂、锅炉房等生产蒸汽或热水。
电力供应: 通过电网(国家电网、南方电网等)将电能输送并销售至最终用户。
热力供应: 通过热力管网将热能输送并销售至工商业及居民用户。
该行业是能源转型的核心环节,是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主战场。
二、 行业特点
强公用事业属性与强监管: 产品关乎社会稳定,价格和投资受到政府的严格监管,具有天然的垄断或区域性垄断特征。
资本高度密集: 发电厂、电网、热力管网等基础设施需要巨大的前期资本投入,固定资产占比高,进入壁垒极高。
发-输-配-用瞬时平衡: 电力难以大规模经济储存,其生产与消费必须每时每刻保持平衡,对系统调度能力要求极高。
需求与经济周期强相关: 全社会用电量是宏观经济的“晴雨表”,工业用电需求尤其与经济景气度紧密相连。
能源结构转型的核心载体: 行业正从以化石能源为主,向以新能源为主体的新型电力系统加速演进。
三、 市场现状分析
据博思数据发布的《2024-2030年中国电力生产行业市场发展现状调研与投资趋势前景分析报告》表明:2025年上半年我国电力、热力生产和供应业出口交货值累计值达66亿元,期末总额比上年累计增长6.9%。
| 指标 | 2025年6月 | 2025年5月 | 2025年4月 | 2025年3月 | 2025年2月 |
| 电力、热力生产和供应业出口交货值当期值(亿元) | 13.3 | 10.2 | 12.4 | 11.6 | |
| 电力、热力生产和供应业出口交货值累计值(亿元) | 66 | 52.8 | 45.5 | 32.5 | 25.9 |
| 电力、热力生产和供应业出口交货值同比增长(%) | 12 | -1.4 | 48.1 | 14.7 | |
| 电力、热力生产和供应业出口交货值累计增长(%) | 6.9 | 1.9 | 15.5 | 0.8 | 3 |
| 更多数据请关注【博思数据官方网站 http://www.bosidata.com】 | 数据来源:博思数据整理 | ||||
出口规模有限,但彰显技术实力: 从数据看,电力、热力行业的出口交货值绝对值较小(当期值约10-13亿元),这与电、热产品难以跨境贸易的特性相符。其出口可能涉及海外电站的运营、跨境供电服务或先进电力技术的输出。尽管规模不大,但累计增长从2024年7月的-15.7%强劲反弹至2025年6月的6.9%,表明中国在电力领域的国际合作与技术服务输出正重回增长轨道。

国内需求稳健增长,结构持续优化: 全社会用电量保持低速刚性增长。结构性变化尤为显著:第二产业(工业)用电占比稳步下降,第三产业(服务业)和居民生活用电占比持续提升。同时,新能源汽车的爆发式增长,正成为新的用电需求增量。

绿色转型加速,新能源装机占比过半: 截至2025年上半年,中国风电、光伏发电装机容量历史性超过总装机容量的50%,标志着电力供应结构迎来拐点。然而,煤电作为“压舱石”的兜底保障作用在短期内依然不可或缺。
市场化改革深化: 电力中长期交易、现货市场、辅助服务市场等建设不断推进,“能涨能跌”的电价机制正在形成,为灵活调节资源和新型商业模式创造了空间。
四、 未来趋势展望
构建新型电力系统是确定性方向: 以新能源为主体的电力系统是未来十年的核心主题。这意味着电网需要更高的灵活性、智能化与韧性。
“源网荷储”一体化协同: 未来的竞争不再是单一环节的竞争,而是“电源、电网、负荷、储能”全链条协同优化的竞争。虚拟电厂、综合能源服务将成为主流业态。
储能成为必备要素: 为解决新能源发电的间歇性和波动性,抽水蓄能、电化学储能、氢能等长时储能技术将迎来爆发式增长,从“可选”变为“刚需”。
数字化赋能智慧能源: 人工智能、大数据、物联网技术将深度应用于电网调度、故障预测、用户侧能效管理,催生巨大的软件与服务平台市场。
五、 挑战与机遇
挑战:
新能源消纳压力: 风电、光伏的波动性与电网稳定运行之间存在矛盾,“弃风弃光”问题在局部地区依然存在。
系统成本激增: 为消纳新能源而进行的电网改造、配套储能建设,将推高全社会用电成本。
煤电企业的转型困境: 传统火电企业在能源转型中面临资产搁浅风险,需要找到新的定位(如调节性电源)和商业模式。
极端天气的威胁: 气候变化的加剧对电力系统的可靠性和韧性提出了前所未有的挑战。
机遇:
新能源产业链的黄金机遇: 从设备制造、电站开发到运营维护,风电、光伏产业链将持续受益。
储能市场的万亿蓝海: 无论是抽水蓄能还是新型储能,都处于产业爆发的前夜,市场空间巨大。
电网升级与数字化转型: 特高压、柔性直流、智能配电网、数字孪生电网等领域投资确定性高。
负荷侧的商业机会: 随着电价机制灵活化,需求侧响应、虚拟电厂、节能服务等ToB业务将迎来规模化发展。
绿色金融与碳市场红利: 行业的绿色属性使其更容易获得低成本绿色资金,并通过碳交易市场获得额外收益。
在这个过程中,博思数据将继续关注行业动态,为相关企业和投资者提供准确、及时的市场分析和建议。
博思数据发布的《2024-2030年中国电力生产行业市场发展现状调研与投资趋势前景分析报告》介绍了电力生产行业相关概述、中国电力生产产业运行环境、分析了中国电力生产行业的现状、中国电力生产行业竞争格局、对中国电力生产行业做了重点企业经营状况分析及中国电力生产产业发展前景与投资预测。您若想对电力生产产业有个系统的了解或者想投资电力生产行业,本报告是您不可或缺的重要工具。

2、站内公开发布的资讯、分析等内容允许以新闻性或资料性公共免费信息为使用目的的合理、善意引用,但需注明转载来源及原文链接,同时请勿删减、修改原文内容。如有内容合作,请与本站联系。
3、部分转载内容来源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info@bosidata.com),我们对原作者深表敬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