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概念概况
发电市场是指将一次能源(如煤炭、天然气、水能、风能、太阳能等)转化为电能的生产、输送和销售体系。作为国民经济的基础性行业,发电市场的运行直接关系到工业生产、民生保障和经济发展。中国的发电结构长期以火电为主,但近年来新能源装机快速增长,绿色转型成为核心趋势。
二、行业特点
资金与技术密集型:发电项目投资规模大、建设周期长,技术要求高,尤其是核电、储能等领域。
政策主导性强:电价机制、减排目标、装机规划等均受国家政策严格调控。
供需实时平衡:电力难以大规模储存,发电、输电、用电需保持瞬时平衡。
能源结构转型加速:风电、光伏等新能源占比提升,火电逐步从主体电源向调节性电源转变。
三、市场现状分析
发电总量企稳,增速放缓
据博思数据发布的《2025-2031年中国发电业行业市场发展现状调研与投资趋势前景分析报告》表明:2025年上半年我国发电量累计值达45371.5亿千瓦时,期末总额比上年累计增长0.8%。
指标 2025年6月 2025年5月 2025年4月 2025年3月 2025年2月 发电量当期值(亿千瓦时) 7962.9 7377.6 7111.1 7780.2 发电量累计值(亿千瓦时) 45371.5 37266 29839.6 22698.7 14921 发电量同比增长(%) 1.7 0.5 0.9 1.8 发电量累计增长(%) 0.8 0.3 0.1 -0.3 -1.3 更多数据请关注【博思数据官方网站 http://www.bosidata.com】 数据来源:博思数据整理 2025年上半年发电量累计达4.54万亿千瓦时,累计同比增长0.8%,较2024年同期(4.8%)显著回落,反映经济结构调整与能效提升对电力需求的抑制。
单月发电量同比增速维持在0.5%–1.8%区间,整体呈现低速增长态势。
区域格局:能源大省贡献突出,中西部绿色电力崛起
内蒙古、新疆、江苏、广东为发电量前四大省份,其中内蒙古凭借风光煤电一体化优势,单月发电量超680亿千瓦时,稳居全国首位。
四川、云南等水电大省受季节性水文影响波动较大,但清洁能源占比持续领先。
东部沿海省份(如广东、江苏)用电需求旺盛,依赖外来电与本地火电、核电补充。
结构变化:火电托底作用强化,新能源增量主导
火电仍占装机主体,在迎峰度夏/冬期间承担保供重任;但长期看,其发电小时数受新能源挤压。
风电、光伏装机容量增速远超传统电源,2025年新能源发电量占比有望突破20%。
四、未来趋势
新型电力系统加速构建
电网智能化、分布式能源、储能设施成为投资重点,以解决新能源消纳与调峰难题。
绿电交易与碳市场联动
绿电消费配额、CCER(国家核证自愿减排量)交易将提升清洁电力溢价。
跨界融合与商业模式创新
“光伏+储能+充电桩”“风光氢氨一体化”等模式推动源网荷储协同。
五、挑战与机遇
挑战
消纳瓶颈:新能源装机激增与电网承载能力不匹配,弃风弃光风险依然存在。
盈利压力:火电企业面临煤价波动与碳排放成本双重重压;新能源收益率受补贴退坡影响。
系统稳定性:高比例新能源接入对频率调节、备用容量提出更高要求。
机遇
政策红利:国家持续推进“双碳”目标,风电、光伏、核电、储能获长期政策支持。
技术突破:钙钛矿电池、液流储能、虚拟电厂等技术有望催生新增长点。
国际市场:中国光伏、风电装备出口优势稳固,海外绿电项目合作空间广阔。
六、总结
中国发电市场正处于结构性转型的关键期:短期看,火电仍为保供基石;中长期则需依靠新能源与系统调节能力建设。在这个过程中,博思数据将继续关注行业动态,为相关企业和投资者提供准确、及时的市场分析和建议。
《2025-2031年中国发电业行业市场发展现状调研与投资趋势前景分析报告》由权威行业研究机构博思数据精心编制,全面剖析了中国发电业市场的行业现状、竞争格局、市场趋势及未来投资机会等多个维度。本报告旨在为投资者、企业决策者及行业分析师提供精准的市场洞察和投资建议,规避市场风险,全面掌握行业动态。














2、站内公开发布的资讯、分析等内容允许以新闻性或资料性公共免费信息为使用目的的合理、善意引用,但需注明转载来源及原文链接,同时请勿删减、修改原文内容。如有内容合作,请与本站联系。
3、部分转载内容来源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info@bosidata.com),我们对原作者深表敬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