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概念概况
柴油是由原油经过蒸馏、催化裂化、加氢精制等工艺制成的轻质石油产品,主要用于压燃式发动机(柴油机)。由于其热效率高、功率大,被广泛用于重型卡车、船舶、工程机械和发电机组等。柴油品质标准(如国六标准)持续升级,对硫含量、颗粒物等环保指标要求日益严格。
二、行业核心特点
与宏观经济高度相关:柴油消费量与工业活动、货物运输、固定资产投资等经济指标密切相关,具有较强的周期性。
季节性波动明显:春耕、基建开工旺季(春季)和物流旺季(秋冬)需求较为集中。
产能过剩压力突出:炼油产能总体过剩,柴油作为主要产品之一,市场竞争激烈。
受政策影响显著:环保政策(如车辆排放标准)、税收政策以及出口配额管理等对市场影响深远。
三、市场现状分析
产量持续收缩,但降幅有所收窄
据博思数据发布的《2025-2031年中国柴油行业市场调查与发展前景研究报告》表明:2025年上半年我国柴油产量累计值达9576万吨,期末总额比上年累计下降5.6%。
指标 2025年6月 2025年5月 2025年4月 2025年3月 2025年2月 柴油产量当期值(万吨) 1633.5 1591.2 1559.6 1680.5 柴油产量累计值(万吨) 9576 7924.8 6333.6 4774.5 3096.4 柴油产量同比增长(%) 0.8 -7.4 -9.2 -8.3 柴油产量累计增长(%) -5.6 -7.1 -7 -6.2 -5 更多数据请关注【博思数据官方网站 http://www.bosidata.com】 数据来源:博思数据整理 2025年1–6月柴油累计产量9576.0万吨,累计同比下降5.6%,延续了2024年以来的负增长态势。
值得注意的是,6月单月产量同比增速由负转正(+0.8%),可能预示短期需求回暖或基数效应影响。
2024年全年产量同比下降4.0%,显示柴油消费平台下移已成为趋势。
区域格局保持稳定,山东、辽宁、浙江位列前三
山东省柴油产量遥遥领先,月度产量在360–410万吨之间,占全国比重超过20%。
辽宁省、浙江省、广东省等沿海省份产量居前,反映出柴油产销与港口物流、制造业分布高度相关。
中西部地区产量相对较低,但云南、陕西等省份因本地工业和农业发展仍保持一定规模。
需求结构正在调整
传统重工业、矿山开采等领域用油需求随经济转型而放缓。
电商物流、城配运输等现代物流需求仍具韧性,支撑柴油消费基本面。
农业机械、渔业船舶等刚性需求保持稳定。
四、未来趋势展望
需求总量进入平台下行期:随着经济结构向轻资产、高技术转型,以及运输领域电气化、氢能等替代能源发展,柴油消费量将呈长期缓慢下降趋势。
清洁化、高端化成为发展方向:生物柴油(B5、B10)、合成柴油等清洁油品的推广应用将逐步扩大。
出口市场重要性提升:在国内需求见顶的背景下,东南亚、非洲等地区仍存在增长空间,出口成为平衡国内市场的重要渠道。
细分市场分化加剧:公路货运柴油需求增速放缓,但非道路机械(工程、农用)和船用柴油需求仍具一定韧性。
五、挑战与机遇
挑战:
新能源汽车(特别是电动重卡、氢能卡车)对传统柴油车的替代加速。
环保和碳减排压力推动企业转向更清洁的能源。
炼能过剩背景下,柴油利润率可能长期承压。
机遇:
现代物流、乡村振兴等领域仍提供稳定的基础需求。
绿色低碳柴油(如HVO、生物柴油)符合政策导向,存在结构性增长机会。
“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基础设施建设需求,为柴油及相关装备出口带来市场空间。
六、投资建议
中国柴油市场已从“增量扩张”进入“存量优化”阶段。未来投资应着眼于产业结构升级、绿色低碳转型和细分市场韧性,把握高端化、清洁化和国际化带来的结构性机会。在这个过程中,博思数据将继续关注行业动态,为相关企业和投资者提供准确、及时的市场分析和建议。
博思数据发布的《2025-2031年中国柴油行业市场调查与发展前景研究报告》介绍了柴油行业相关概述、中国柴油产业运行环境、分析了中国柴油行业的现状、中国柴油行业竞争格局、对中国柴油行业做了重点企业经营状况分析及中国柴油产业发展前景与投资预测。您若想对柴油产业有个系统的了解或者想投资柴油行业,本报告是您不可或缺的重要工具。














2、站内公开发布的资讯、分析等内容允许以新闻性或资料性公共免费信息为使用目的的合理、善意引用,但需注明转载来源及原文链接,同时请勿删减、修改原文内容。如有内容合作,请与本站联系。
3、部分转载内容来源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info@bosidata.com),我们对原作者深表敬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