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概念概况
火力发电是指利用煤炭、天然气、石油等燃料燃烧产生的热能,通过动力装置转换成电能的发电方式。在中国,火电长期占据主导地位,其中燃煤发电是绝对主体。作为电力系统的“压舱石”,火电承担着保障电网稳定运行、调节峰谷负荷的关键作用,但其也面临着能源转型和“双碳”目标的巨大挑战。
二、行业特点
基础性与调节性并存:火电是当前最稳定、可靠的电力来源,基础负荷作用无可替代;同时,随着新能源占比提升,其角色正逐步转向调峰、备用。
成本敏感性强:燃料成本(尤其是煤炭价格)占发电成本的60%-70%,企业经营业绩与煤价高度相关。
政策约束力大:上网电价、碳排放配额、环保排放标准等政策直接决定行业的盈利空间和发展方向。
高碳排放:是二氧化碳排放的主要来源,减排压力巨大,未来发展受碳市场机制影响深远。
三、市场现状分析
总量收缩,角色转变
据博思数据发布的《2025-2031年中国火电运维市场需求预测与投资风险评估报告》表明:2025年上半年我国火力发电量累计值达29409.9亿千瓦时,期末总额比上年累计下降2.4%。
指标 2025年6月 2025年5月 2025年4月 2025年3月 2025年2月 火力发电量当期值(亿千瓦时) 4939.4 4614.6 4491.5 5098.7 火力发电量累计值(亿千瓦时) 29409.9 24448 19831.4 15327.2 10213.7 火力发电量同比增长(%) 1.1 1.2 -2.3 -2.3 火力发电量累计增长(%) -2.4 -3.1 -4.1 -4.7 -5.8 更多数据请关注【博思数据官方网站 http://www.bosidata.com】 数据来源:博思数据整理 累计发电量进入下行通道:2025年上半年火电累计发电量2.94万亿千瓦时,累计同比增长率为-2.4%,与2024年全年正增长(1.5%)形成鲜明对比,表明火电总量见顶回落趋势确立。
单月增速波动中探底回升:2025年3、4月单月同比降幅较大(-2.3%),但5、6月已转正(1.2%、1.1%),反映出火电在迎峰度夏等用电高峰期的“托底保供”作用不可或-缺,但其增长动能已大幅减弱。
区域格局:能源基地与负荷中心并重
核心产区地位稳固:内蒙古自治区(月产约450亿千瓦时)、江苏省、山东省、广东省是火电生产的四大重镇。其中,内蒙古作为能源基地,承担电力外送重任;苏、鲁、粤则是经济大省,自身用电需求旺盛。
山西、新疆、安徽等煤炭资源大省凭借坑口电站优势,产量位居前列。
西南等地区火电产量相对较低,水电等清洁能源占比更高。
行业盈利能力:煤电联动机制下的艰难修复
尽管发电量增速放缓,但2025年以来,煤炭价格总体处于相对合理区间,加之多地完善煤电容量电价机制,火电企业的亏损面有所收窄,盈利能力得到一定修复,正在从单纯的“电量型”向“电量+容量+调节服务”多轨制盈利模式转型。
四、未来趋势
从“主体电源”向“调节性电源”加速转变
未来电力系统中,风电、光伏将提供主要电量增量,火电的发电小时数将持续被挤压,其核心价值将体现在提供可靠容量和快速调峰能力上。
技术创新推动清洁高效利用
碳捕集、利用与封存(CCUS)、生物质掺烧、灵活性改造等技术将是火电应对减排压力、延长生命周期的重要路径。
政策支持聚焦容量保障
容量电价、辅助服务市场等政策将逐步完善,旨在补偿火电机组为保障系统安全稳定运行所提供的备用价值。
五、挑战与机遇
挑战
长期需求见顶:在能源转型大背景下,火电的发电量空间将持续被压缩。
碳排放成本内部化:全国碳市场不断成熟,碳排放配额将逐步收紧并有偿分配,直接增加火电运营成本。
环保投入持续加大:超低排放改造、废水治理等标准日趋严格,资本开支压力不减。
机遇
系统稳定性价值重估:随着新能源大规模接入,电网对快速响应、稳定出力的调节资源需求激增,火电的容量价值和调峰价值将获得市场化回报。
热电联产与综合能源服务:在工业园区、城市周边开展热电冷联供,并向综合能源服务商转型,可开拓新的增长点。
技术改造与升级:率先应用CCUS等先进技术的企业有望在低碳时代占据先机,并获得政策倾斜。
六、总结
中国火力发电市场正处于深刻的历史转折点。短期看,其作为电力安全“压舱石”的地位依然稳固,并在煤价企稳和容量电价等政策支持下,盈利能力有望阶段性改善。但长期而言,行业已进入存量竞争和功能转型的新阶段。“活下去”的关键在于能否成功从电量供应商转变为灵活可靠的系统服务商。 在这个过程中,博思数据将继续关注行业动态,为相关企业和投资者提供准确、及时的市场分析和建议。
《2025-2031年中国火电运维市场需求预测与投资风险评估报告》由权威行业研究机构博思数据精心编制,全面剖析了中国火电运维市场的行业现状、竞争格局、市场趋势及未来投资机会等多个维度。本报告旨在为投资者、企业决策者及行业分析师提供精准的市场洞察和投资建议,规避市场风险,全面掌握行业动态。














2、站内公开发布的资讯、分析等内容允许以新闻性或资料性公共免费信息为使用目的的合理、善意引用,但需注明转载来源及原文链接,同时请勿删减、修改原文内容。如有内容合作,请与本站联系。
3、部分转载内容来源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info@bosidata.com),我们对原作者深表敬意。